2005年工程机械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60.04亿美元,其中进口工程机械30.64亿美元,出口工程机械29.40亿,当年5个月实现了贸易顺差,全年贸易逆差缩小到仅有1亿美元,由此被视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具有开创式的一年。
仅仅6年之后,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,2011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已飙升为249.55亿美元,其中进口金额90.45亿美元,出口金额159.09亿美元,贸易顺差68.64亿美元。
来自机械工业联合会的负责人表示,“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产品知名度逐渐提高、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是产生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。同时在世界经济不平稳的时候,中国企业抓住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有利的需求形势,弃分发挥我国工程与起重机械产品性价比较高的特点,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地位,反映在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、非洲和东盟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方面,依然是呈高速增长态势。”
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知名度的逐步提升,国内知名工程机械企业的海外并购也渐行渐顺。清科数据显示,在201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完成的422起并购案例中,机械制造行业居领先地位,完成并购50起,占比11.8%。今年以来,中国工程机械巨头的并购接踵而来:潍柴集团收购法拉帝,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,柳工收购波兰HSW,徐工集团收购施维英。
对于频繁的海外收购,清科认为,“一方面,因欧债危机使得目标公司估值走低;另一方面,也体现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对核心技术的渴望以及海外市场的需求。
以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为例,麦肯锡咨询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Thomas Luedi认为,“通过这次收购,三一重工不但可以获得行业领先的技术、品牌,还可借助普茨迈斯特的销售和服务网络,实现在海外地区的快速布局。”
今年3月发布的三一重工年报显示,2011年其国际营收达到34.25亿元,同比增长达到60.72%,透露出其海外业务扩张势头强劲。
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加速海外拓展的趋势,美国《商业周刊》作出了这样的评述,“虽然中国的新制造商尚未在发达市场竞争,但它们已经在南美和俄罗斯等地向卡特彼勒公司、西门子公司、通用电气公司和其他老牌设备生产商发起挑战。中国的建筑机械工业将很快超越日本和德国,成为该行业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。”